近日,前坚果投影CPO王骁逸的创业项目Even Realities,官宣了首款产品G1。这是一款时尚智能眼镜,可以语音和AI交互,还有AR显示,拥有记录、翻译、导航、演讲提词以及大模型问答等功能,预售价为599美元起,计划在8月开始发货。
Even Realities G1
据悉,王骁逸毕业于上海交大和伯克利,2020年加入坚果投影并担任CPO,此前还在OPPO、安克等知名企业工作过,在智能硬件领域经验丰富。2023年6月,王骁逸创立Even Realities,如今不过一年,便拿出了成品,速度不可谓不快。
据品牌工厂了解,如王骁逸这般,选择在AI硬件领域创业的高管还有许多。
其中既有从传统硬件企业出来的,如原云鲸中台负责人周凌峰、原安克CEO助理谢羽佳等;也有互联网大厂的人员,如原美团自动车配送部算法负责人刘博聪和其同事孙洋、原阿里巴巴达摩院XR实验室产品和业务负责人李健涛等。
2024年被称为AI硬件元年,由AI加持的各种硬件产品引起无限遐想,众多大厂高管蠢蠢欲动,把AI硬件视为创业的好赛道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,机会难寻,而AI硬件尚处于早期阶段,是入局的好时机。
有创业者对品牌工厂表示,与AI大模型结合,很多硬件都有重做一遍的机会,虽然现在不确定具体有哪些产品,但这里面一定会冒出很多机会。“这个时代就像当年iPhone刚推出的时候,产品可能还有各种问题,体验不算好,但它的未来前景以及对整个产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。”
互联网大厂高管转向
和王骁逸一样选择在AI眼镜领域创业的,还有原美团自动车配送部算法负责人刘博聪和其同事孙洋,他们在今年4月底成立了杭州光智时空科技有限公司,主要产品是AGI驱动的AR眼镜,据悉已经完成千万级美元的融资。
公开资料显示,刘博聪2010年毕业于CMU,之后加入高通,2014年跳到百度美国自动驾驶研究部门,2016年后在小马智行负责无人车模块设计,2020年加入美团;孙洋离职创业前是美团L10,早年在Amazon、Google从事AIoT的研发工作,曾担任过摩拜技术总监和Momenta的研发总监。
以AI驱动的智能眼镜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赛道,Meta也十分看好未来的前景。6月19日,Meta宣布对其硬件部门Reality Labs进行重组,设立了一个新的“可穿戴设备”部门,负责对Ray-Ban智能眼镜的后续开发。
据此前报道,Meta Ray-Ban智能眼镜销量已超百万,扎克伯格直言,“多个款式已经售罄,受欢迎程度超过预期”。此次新成立可穿戴设备部门,正是出于对市场成绩的认可,Meta希望通过AI硬件来扭转Reality Labs持续亏损的现状。
创业最关键的是要明确产品方向,这一点在国内尤甚。
有业内人士对品牌工厂表示,国内市场竞争激烈,且通常预算有限,很少有机构愿意花费巨资去赌一项不知道能不能成功、有没有前景的技术,而已经被国外同行验证了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的项目,是国内企业和机构最喜欢的选择。
同样出身美团的创业者,还有前美团副总裁包塔,他在去年7月成立了北京奇点灵智科技有限公司,主要产品为搭载了AI大模型的儿童玩具,通过真实的聊天互动,以及益智AI游戏,为孩子带来更多的学习生活乐趣,目前该产品处于内测阶段。
包塔1996年获得NOI金牌被保送清华计算机系,2003年硕士毕业于清华。此后,包塔加入网易有道并担任副总裁、有道词典总经理,负责有道语言类业务,包括有道词典、有道翻译和有道在线教育业务线。2017年加入美团,主管金融整体技术能力建设。
互联网大厂出来在AI硬件领域创业的不止有美团,原阿里巴巴达摩院XR实验室产品和业务负责人李健涛,就在去年11月加入机智连接plaud,研发AI录音机产品,用于通话、会议等场景进行录音并智能整理记录,据悉,该产品如今销售已过亿。
资料显示,李健涛2021年加入达摩院,负责XR实验室的产品及业务,同时也是机器智能实验室的AIoT业务负责人,加入阿里前,还在搜狗长期担任IoT事业部产品负责人和副总经理,负责过多款智能硬件产品的开发。
“十年前,移动互联网普及,造就了一波智能硬件浪潮,现在AI大模型加持下的硬件,将展现真正的智能,是更大的机遇”,一位业内人士评价道。
硬件大厂离职潮涌
看中AI硬件未来潜力的不只有互联网大厂高管,还有出身传统硬件企业的人员,他们对如何打造一款成功的硬件产品有着深刻的认知,相信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,能够更上一层楼。
如原安克CEO助理谢羽佳,在今年3月成立深圳三耳猫科技有限公司,主打AI儿童玩具产品,该项目已获得一线风投基金的投资。
据了解,谢羽佳经历了安克从几亿到几十亿的全过程,2018年辞职参与创立Global OneClick,发展成出海服务领域的头部代表,先后服务过Ecoflow、云鲸、拓竹、追觅、华米等多个知名硬件项目,在该领域经验丰富。
原云鲸中台负责人周凌峰也在去年11月参与创立深圳市吾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,据知情人士透露,公司产品或与AI NAS相关,今年1月已获得德联资本、睿眸投资的天使轮1000万元。资料显示,周凌峰曾在字节和华为海思担任工程师,负责测试工作。
还有原华米科技海外业务副总裁毛汉勇,以及原华米科技副总裁&软件工程中心总经理顾岩,也在今年2月底成立了深圳市星宠未来科技有限公司,针对海外市场,打造基于AI技术和智能可穿戴的宠物硬件产品。
公开资料显示,顾岩在创立之初就加入了华米科技,是公司创始成员之一,其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,曾是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;毛汉勇则是在2018年加入的华米科技,并一直负责华米科技的海外业务。2021年,二人相继离开了华米科技。
从一众创业者们选择的产品来看,目前AI硬件创业方向大致可分为两类,即功能性产品与情感类产品。
前者如AI眼镜,在Ray-Ban Meta智能眼镜成功的示范效应下,成为热门选择,此外还有AI鼠标、AI耳机、AI录音机、AI手环等,为传统产品加载AI功能的路线;后者则是挖掘AI的情绪价值,有AI儿童玩具、智能宠物等产品。
品牌工厂注意到,很多创业者都将公司位置放在了广东深圳,尤其是选择在消费类AI硬件领域创业的,一位业内人士表示:“深圳拥有供应链优势,产业全面,成本可控,打造一款硬件产品更加容易,这对初创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诱惑。”
同时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AI硬件项目一开始都是瞄准海外市场,针对这类新产品的开发,国外已有成熟的产业链条,如第一步大都选择在kickstarter、indiegogo等平台上进行众筹,“如果众筹到40万美金,这个项目就可以开始做了”,有创业者直言道。
集体探路
AI硬件尚处于早期阶段,一切都还未有定数,对创业者来说,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是比之技术更加重要的事情。
就如目前最为火热的AI眼镜,许多人就认为并不那么适合创业者。有投资人表示,AI眼镜拥有很高的技术壁垒,几十克的镜框里要塞进麦克风、扬声器、摄像头、芯片、电池等元器件,还要时尚、好看、佩戴舒适,对工业设计师和硬件产业链的成熟度要求十分严格,初创企业几乎很难做好功能属性与尺寸重量的权衡。
对创业者来说,为耳机、手环等普通产品进行AI智能升级,或许是更好的选择,技术上也更为成熟,并且因为这类产品本身比较刚需,只要确实提高了使用体验,消费者就愿意买单,可以轻松实现盈利。
咪鼠科技在去年5月推出AI大模型鼠标MiMouse M4 Al,上市不到一个月,就销售了将近10万只。M4 Al鼠标搭载百度文心大模型,赋予鼠标AI创作、语音打字、语音翻译、OCR截图、上网导航等多种功能,售价为599元。咪鼠科技创始人冯海洪表示,“与智能语音阶段创业相比,AI大模型鼠标让公司的营收增长了70%”。
不过由于门槛不高,如AI耳机等已有不少人入局,竞争逐渐变得激烈,想要发现新的需求场景并不容易,“几乎所有能赚钱的点子都已被尝试过,这让我意识到,要在已有方向上创业确实充满挑战,因此我开始考虑转向尚未开发完全的硬件领域”,一位还在思考创业方向的大厂高管说道。
因此以AI升级传统产品这一路径,最终能否成功,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业者的眼光,看是否能发现一个高频且刚需的场景,并找到有足够付费能力的细分人群,“发现一个需求,就值一个亿,至少也是几千万”。
给予情绪价值的陪伴娱乐类AI硬件,也是近期创业者们关注的重点,如AI玩具、AI绘本、AI机器人等等,这类产品的用户群体多为儿童、老人等需要情感寄托的人群,用户粘性和溢价程度都更高。
不过有产品经理表示,偏娱乐陪伴类AI硬件并不好做,非常考验对产品本身的定义,而即使产品定义本身没问题,如果AI不够智能,用户体验也达不到预期。
有投资人指出,情感陪伴不像功能类产品比较明确,达到某个技术拐点就能做的不错,情感类AI硬件的拐点是很模糊的,无法确定到什么程度才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情感交流,并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感诉求,非常考验企业对于用户画像的精准把握。
成立于2021年的深圳跃然创新科技有限公司,选择把AI大模型装进毛绒玩具里。他们对AI毛绒玩具的定位很明确,即作为孩子的情感陪伴而非功能性产品,然而直到现在,跃然创新依然未能实现盈利。
曾任魅族副总裁,目前在研发AI耳机的怒喵科技CEO李楠认为,大语言模型的核心能力,还在于“智能水平”,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。对于崛起不过两年的AI大模型来说,各方面能力确实还不够让人满意,这种情况下,想要打造一款让消费者喜出望外的情感陪伴AI硬件,还远未到时候。
“AI硬件的项目都还比较早期,产品没有出来,甚至很多创业者对自己要做什么,都还没有明确的概念,只能说大概有些想法,出来找找思路”,有机构投资人在和十几个AI领域的创业者聊过后,得出了这样的结论。
不过,很多创业者一致认为,现在正是AI硬件创业的最好时机。正因为行业刚刚爆发,才有无限机遇,如移动互联网,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红利早已消耗殆尽。“AI硬件里面一定会有很多机会,只是哪些产品、哪些公司能脱颖而出并不确定”,一位做AI耳机的从业者说道。